關于噴錨襯砌和明挖法的施工流程有什么不同這一問題,我們得先來了解兩者的施工流程,然后再進行對比。
一、噴錨襯砌的施工流程
噴錨襯砌,通常采用新奧法(NATM)進行施工,其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1.開挖:采用鉆爆法、掘進機法或其他適宜的開挖方法,按設計斷面尺寸開挖隧道。
2.初期支護:開挖后立即進行初期支護,包括噴射混凝土、安裝錨桿和鋼筋網,以控制圍巖變形,確保施工安全。
3.監測與反饋:通過安裝監測儀器,持續監測圍巖和支護結構的變形情況,根據監測數據調整施工參數,確保支護安全。
4.二次襯砌:待初期支護穩定后,根據地質條件和設計要求,施作二次襯砌,形成復合襯砌結構,增強隧道的整體穩定性和防水性能。
5.防水層施工:在二次襯砌內側鋪設防水層,防止地下水滲透,保護襯砌結構。
6.附屬設施安裝:包括排水、通風、照明、監控等系統安裝,完善隧道功能。
二、明挖法的施工流程
明挖法的施工流程相對直接,主要包括:
1.地面準備:清理地面障礙物,進行施工區域的圍擋和交通導改,確保施工安全。
2.開挖:使用挖掘機、推土機等設備,從地面開挖至設計深度,形成基坑。
3.支護:開挖過程中或開挖完成后,進行支護,包括打樁、注漿、安裝支撐等,防止基坑坍塌。
4.防水層施工:在基坑底部和側壁鋪設防水層,防止地下水滲透。
5.地下結構施工:在基坑內澆筑混凝土,施工地下結構,包括底板、側墻和頂板。
6.回填與恢復:地下結構施工完成后,進行基坑回填,恢復地面,包括道路、綠化等。
三、噴錨襯砌和明挖法在施工流程上的主要區別在于:
1、開挖與支護方式:噴錨襯砌在開挖后立即進行初期支護,明挖法則是在開挖完成后進行支護。
2、施工環境:噴錨襯砌適用于地下開挖,明挖法則在地面進行。
3、施工順序:噴錨襯砌為動態施工,根據監測數據調整施工策略;明挖法則順序更為固定,從地面開挖至地下結構施工。
這些不同點反映了兩種施工方法的適用場景和特點,選擇哪種方法應基于具體工程的地質條件、環境要求和成本效益分析。




